当前位置:首页 >>

2024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的报名条件是什么:附含历年分数线

青山 发布时间:2024-10-15 16:18:54

    强基计划是针对学习成绩好,有一定特长的考生所推行的招生政策,目前拥有强基计划的学校,也都是以国内顶尖学府为主。中国人民大学就是其中之一,那么2024年强基计划中,中国人民大学的强基计划报名条件是什么呢?一起来了解下吧!

2024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的报名条件是什么:附含历年分数线

    2024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的报名条件是什么

    目前2024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报名条件暂未公布,目测与2023年差距不大,我们以2023年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的报名条件作为参考。

    2023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的报名条件是什么

    在我校安排强基计划招生的省份,满足以下报名条件的考生均可报名。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品行端正,身心健康;具有强烈的专业兴趣、科研志向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将来从事专业相关领域工作;高度认同我校“复兴栋梁、强国先锋”的人才培养目标;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具有相应专业所需的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符合202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报名条件的高中毕业生。

    报考我校强基计划的考生不能兼报其他高校强基计划。

    2023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报名流程

    (一)报名时间和办法

    考生可于即日起至4月30日12:00登录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报名平台(网址:https://bm.chsi.com.cn/jcxkzs/sch/10002),按照招生简章及系统提示完成网上报名。

    考生报名时,可在我校强基计划投放该省相应科类(或首选科目组)的招生专业范围内,填报不超过3个专业志愿,并填写是否服从专业志愿调剂。

    (二)考生参加统一高考

    (三)入围校考办法

    6月下旬学校将视情况在高考后成绩公布前于报名系统内增加考生确认环节并签订承诺书。

    高考成绩公布后,确定入围校考名单。入围校考的考生登录报名平台,下载《测试指南》并按时参加后续考核环节。

    我校依据考生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分科类(或首选科目组)按不超过分省招生计划数的5倍确定各省入围校考考核考生名单(末位同分均入围)并公示入围标准。入围考生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不得低于所在省(区、市)第一批本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对于合并本科批次的省份,参照该省份确定的部分特殊类型相应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执行。

    (四)校考考核

    7月4日前举行校考考核,含专业测试和体育测试,测试具体时间、地点、专业测试形式、成绩折算办法以《测试指南》为准。

    1.专业测试考查考生综合素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以及专业相关领域学习兴趣、发展潜力等,考生综合素质档案将作为参考材料使用。考核形式为笔试和面试,考查范围不限于高中课程标准范围。面试落实考生、评委、考场“三随机”工作机制,测试全程录音录像。

    2.原则上所有入围校考的考生均须参加体育测试,测试项目为肺活量、立定跳远、50米跑。考生如因病或残疾无法参加体育测试的,可以申请免测,须填写《中国人民大学2023年强基计划招生体育测试免测申请表》(详见附件),并提交三甲医院证明材料。经学校确认可予免测的考生,体育测试成绩计为0分。未经申请不参加体育测试的考生,视为主动放弃我校强基计划录取资格。

    (五)录取办法

    1.综合成绩构成

    综合成绩中,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占85%,校考成绩占15%。校考成绩中,笔试成绩占60%,面试成绩占40%。学校将设置校考成绩合格线;体育测试成绩将作为录取时同分比较的优先条件之一。

    2.确定录取名单

    学校根据分省分科类(或首选科目组)招生计划,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次确定强基计划拟录名单,宁缺毋滥。若考生综合成绩相同,则依次比较校考成绩、高考成绩(不含任何政策加分)、体育测试成绩。在拟录考生中,根据校考成绩、专业志愿确定录取专业。若考生校考成绩相同,则依次比较笔试成绩、面试成绩。

    所有专业志愿都无法满足的考生,如果服从专业调剂,将调剂到学校招生计划尚未完成的专业;否则,不予录取。

    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审定强基计划录取名单,报各省级招办审核,办理录取手续。7月5日前公示录取标准。被我校强基计划录取的考生不再参加后续高考志愿录取;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正常参加本省(区、市)后续各批次高考志愿录取。

    2023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的入围分数线

中国人民大学强基计划2023入围分数线

省市名称科类入围校考分数线
北京综合改革662
天津综合改革675
河北历史类643
山西文史603
辽宁历史类646
吉林文史594
上海综合改革572
江苏历史类638
浙江综合改革680
安徽文史621
福建历史类633
江西文史630
山东综合改革657
河南文史645
湖北历史类632
广东历史类642
重庆历史类633
四川文史612
云南文史637
陕西文史636
最新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