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兰州财经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入口:https://jwc.lzufe.edu.cn/

遥遥无期 发布时间:2024-10-15 16:18:54

     兰州财经大学同样作为“干校”出身,是甘肃地区唯一的财经类高校,财经类专业在西北地区更是享有超高知名度,此外,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优越,近年来的发展也一直都在不断攀升。那么兰州财经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入口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做具体的了解吧!

兰州财经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入口:https://jwc.lzufe.edu.cn/

兰州财经大学教务管理系统登录入口:https://jwc.lzufe.edu.cn/

【兰州财经大学教务处介绍】

教务处是负责全校全日制本科教学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其主要职能如下:

一、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1.负责制定各专业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的指导意见和基本要求;

2.负责审核各专业培养方案的制定和修订情况;

3.负责检查落实各专业培养方案的执行情况。

二、专业建设与管理

1.负责制定学校本科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

2.负责新增本科专业的审核及上报工作;

3.负责学校本科专业建设的指导、检查和评估工作;

4.负责专业建设经费的划拨,并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三、课程建设与管理

1.负责制定学校课程建设规划、课程建设项目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

2.负责各级课程思政项目的立项、验收和评估工作;

3.负责课程建设经费的划拨,并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四、教学运行管理

1.负责合理编制每学年校历;

2.负责全校各专业教学任务的下达和审核工作;

3.负责全校公共基础课、综合素质选修课、双学位(双专业)课程的课表编排和下发;

4.负责课程免修、补修申请受理和审批、课程安排;

5.负责各学院(部)教师调停课申请的审核工作;

6.负责全校所有教室的分配和调度管理。

五、实践教学(含实习、实训)管理

1.建立和健全实践教学管理制度,起草各种管理文件,制定实践教学各项规章制度,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2.负责实践类相关经费的划拨,并对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3.负责省部级、国家级实验室建设项目的申报组织工作;

4.负责省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申报组织工作;

5.负责校级重点实验室(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立项、审核、验收和评估工作;

6.配合新建实验室项目的审核、验收工作;

7.负责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管理工作;

8.对国家级、省级校外实习基地的申报组织工作,对校级实习基地进行检查与验收;

9.负责学生参加的全省和全国各类学科性竞赛的经费划拨,协调学科竞赛的开展。

六、教材管理

1.负责制定教材建设规划和教材管理办法,明确教材选用要求;

2.负责规划教材建设的立项审批、验收和评估;

3.协助做好学校各专业教师和学生使用教材的征订发放工作。

七、教学质量管理

1.负责组织制定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和评估指标体系;

2.负责全校教学工作的评估;

3.负责组织全校性教学竞赛、教学经验交流会和观摩教学等教学研究活动;

4.负责开展有关教学研究的调研活动;

5.负责组织全校性随机或专项教学检查;

6.负责全校一、二级教学事故的处理;

7.负责各学院(部)学生评教结果的汇总、分析和通报;

8.编制学校的年度教学质量报告。

八、教学评奖

1.负责校级各类教学奖项的组织申报和评审工作;

2.负责省级以上各类教学奖项的申报推荐工作。

九、考务管理

1.负责期末考试工作;

2.负责全校各类课程的重考及重修工作;

3.负责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组织工作;

4.负责对各学院(部)在考试安排、命题、阅卷、题库建设等方面的指导、检查和评估;

5.负责全校本科生考试试卷的印制工作;

6.负责学生考试违纪处理;

7.负责学生缓考的审批;

8.负责全校各类课程成绩的认定、汇总、抽查、归档及学生成绩证明的审核、盖章。

十、学籍管理

1.负责本科生的学籍异动管理工作;

2.负责本科毕业生的电子注册上报;

3.负责本科生的校徽、学生证的印制、审核、验印等管理工作;

4.负责毕业证书、学位证书、结业证书的审核、发放、补办、换发工作;

5.负责组织毕业生进行图像信息采集;

6.负责毕业生档案整理归档工作;

7.负责往届毕业生学历、学位核查。

十一、制度建设与教学文档管理

1.负责制定或修订学校各类教学管理规章制度;

2.负责培养方案、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授课计划、授课日志、实验实习记录、教研室活动记录、听课记录、学生管理规章制度汇编、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汇编等各类教学文档材料的编印和发放工作。

十二、教务管理系统管理及运行

1.负责教务管理系统的完善与维护管理工作;

2.组织对各学院(部)教学秘书进行教务管理系统应用的培训和指导工作。

十三、辅修专业教学管理

1.负责辅修专业开设及修读学生报名汇总、分班和班主任安排;

2.负责辅修修读学生学费、教材费的催缴;

3.负责辅修教学任务的下达、落实及课程表的编排;

4.负责辅修专业日常教学管理工作和学籍管理工作。

综合办公室工作职责:

一、负责教务处公共行政事务、教务处印章使用与管理;

二、负责劳动教育活动的制订实施、劳动教育基地建设、劳动教育成绩的认定;

三、负责文件收发、登记、分送、传阅、催办、督办,案卷整理和归档工作;来信来访工作;报刊订阅分发等日常工作;

四、负责教务处工作人员的请假、年度考核、安排值班等工作;

五、负责教务处工作范围内的固定资产、办公用品、办公耗材等的使用管理;

六、负责教务处工作范围内教学材料、文件等的印制工作;

七、负责部门经费预算的管理和执行;

八、各种教学相关会议的组织及材料收集整理;

九、完成各种临时工作及处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考务科工作职责:

一、负责期末考试工作;

二、负责全校各类课程的重考及重修工作;

三、负责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组织工作;

四、负责对各学院(部)在考试安排、命题、阅卷、题库建设等方面的指导、检查和评估;

五、负责全校本科生考试试卷的印制工作;

六、负责学生考试违纪处理;

七、负责学生缓考的审批;

八、负责全校各类课程成绩的认定、汇总、抽查、归档及学生成绩证明的审核。

教学管理科工作职责:

一、根据各专业培养方案下达和落实各学期教学任务,完成全校公共基础课课表编排,指导各学院完成其他课程排课任务;

二、负责受理各专业教学计划异动申请和审批;

三、负责全校慕课选修课开课通知、学生选课、课程安排;

四、负责课程免修、补修申请受理和审批、课程安排;

五、负责各学院(部)教师调停课申请的审核工作;

六、负责学校运动会的组织工作;

七、负责学校校历的编制工作;

八、负责评定职称课时量工作;

九、负责全校常规性教学秩序的检查安排、通报和各类教学事故的认定工作;

十、负责辅修双学位、双专业的审批、教学任务的下达、落实、排课和其他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十一、负责全校教室的日常调度审批、统筹安排及使用审批工作;

十二、负责各学院主办的教学能力提升活动。

教学实验与实践科工作职责:

一、督促、配合各院(部)抓好实验教学、安全及日常管理;

二、制定并完善有关实验室管理的规章制度,组织实验室各项检查;

三、负责省部级、国家级实验室建设项目的申报组织工作;

四、负责省级、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申报组织和建设工作;

五、负责组织教学类新增资产的申报、论证等相关工作;

六、配合各院(部)抓好实习实训管理工作;

七、负责校外实习实训示范基地申报、检查、验收等相关工作;

八、负责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管理工作;

九、负责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抽检工作;

十、负责组织各学院申报省级学科竞赛工作,并配合各院(部)学科竞赛的组织管理工作;

十一、负责学校语言文字工作。

学籍管理科工作职责:

一、负责学籍管理工作。依据教育部及学校学籍管理的规定,负责全校普通本科生的学号编排、学生入库,学年注册、毕业生电子注册的电子注册、学籍异动、证书管理、证件管理、学籍档案管理等工作;

二、负责学生的电子图像信息采集和电子注册基本数据库的建立、校对、维护、审验、上报、上网等电子注册工作;

三、负责学生休学、复学、降级、转学、转专业、肄业、停学、退学、延长学制、保留学籍等学籍异动管理工作;

四、负责学生的毕业资格审查及毕业证书、结业证书的审核、发放等证书管理工作;

五、负责补办毕业证明书、结业证换发毕业证、查验证书真伪、出具学历证明等已毕业学生的证书管理工作;

六、负责学生的学士学位授予资格审查、审核、发放、补授、校验等学士学位证书管理工作;

七、负责学生的校徽、学生证等证件管理工作;

八、负责毕业生信息表和学位审批表等毕业生档案的审核、归档、管理工作;

九、负责学生请长假及课堂考勤管理工作;

十、负责转专业、预科转段、卓越人才实验班组建等相关工作。

【兰州财经大学简介】

兰州财经大学是国家布局在西部地区重要的财经类院校,同时也是黄河流域上游唯一一所具有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的财经大学。学校肇始于1952年成立的甘肃省人民政府行政干部学校;1958年升格为甘肃财经学院,隶属甘肃省人民政府领导,实施本科教育;1981年成立兰州商学院,先后隶属原国家商业部、国内贸易部领导;2001年至2004年年间甘肃职工财经学院、甘肃冶金工业学校、甘肃省计划学校分别并入兰州商学院;2003年增列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5年更名为兰州财经大学。

学院位于甘肃省兰州市,现有和平、段家滩、东岗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700余亩,校舍建筑面积73万多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1458.97万元;教职员工1700余人。历经7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了以统计学为引领,以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为主体,以理论经济学为基础,法学、公共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新闻传播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设计学、管理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多学科专业交叉融合、共同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

最新知识